今年,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扰动全球供应链,外贸环境呈现复杂态势,国家级经开区的战略价值随之进一步凸显。
日前,商务部等部门负责人直接明确提出,国家级经开区不仅是稳外贸稳外资的“第一梯队”,也是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核心载体。作为外资布局中国的要地之一,在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构成的开放矩阵中,商务部考核总排名前三分别为苏州工业园区、广州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其中,广州经开区其实际使用外资已经连续3年居全国榜首。这三地源于通过构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产生了叠加优势。
商务部等部门曾明确要求国家级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政策联动。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维嘉优配,其中,提出了加大先行先试授权,支持国家级开发区与自贸区协同发展的要求。
据了解,全国目前共有22个自贸试验区,涵盖73个片区,其中包括30余个国家级经开区。但尚有近200个国家级开发区不在自贸试验区范围之内。
“应尽快将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在自贸试验区之外的国家级开发区,也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对标自贸试验区标准和相关政策,经授权后先行先试,以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排头兵和试验田作用,真正实现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目标。”中国开发区协会原秘书长关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实现国家级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联动方面,关嵘建议:一是在宏观战略方面要总体规划。地方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以及成立专班,将国家级开发区和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统筹规划空间和产业布局,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二是加强政策协同。将自贸区成功的政策工具和建设经验优先复制到国家级开发区,继续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是统筹招商工作。根据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建设重点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共建联合招商平台、统一协调项目落地,以防止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四是创新管理体制。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对标国际规则,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系,统一企业信用评级维嘉优配,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共建区域性风控平台,防范金融风险,为企业发展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宝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